转发2024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工作报告:部署2024年节目、电视剧、微短剧等重点创作方向

 2024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1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4年第2期摘要编发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做好今年广电工作,要以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总局将系统研究谋划,出台《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构筑四梁八柱。

 

 要坚持“二三四”工作定位,一体统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两大业务,促进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把握意识形态、公共服务、技术产业三大属性,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传播好党的声音,服务好人民群众;统筹提供广电业务的四个层次:广播电视网、IPTV、互联网电视和互联网,综合考虑、分类施策。

 

 要锚定“巩固提升传统广播电视、开拓创新推进媒体融合、整合聚合形成发展合力”三大工作方向,着力增强电视大屏吸引力、强化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着力加快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着力推动全系统全行业资源要素整合聚合、提升规模化竞争力。

 

 报告要求,要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1、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发挥各级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定音鼓”“风向标”作用,强化网络视听平台协同,网上网下同频共振,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有力舆论支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丰富和优化内容供给。

 

 要坚持内容为王,创作和传播更多优秀作品。

 

 一是加强分类指导,完善精品创作矩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抓重大题材和抓多样化题材相结合,推动各个领域都涌现一批优秀作品,实现百花齐放、全面繁荣。对于重大题材,要加强全程跟踪指导服务。

 

 要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等重大主题,打造一批精品力作。目前总局正在抓的重点作品有《幸福草》《日光之城》《大海道》等。对于其他题材,要加强主动谋划,每个方面都策划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电视剧,要围绕当代现实、近代革命、中华文明历史等题材,打造《张謇》《风禾尽起张居正》等以及“千古风流人物”“何以中国”系列作品等。

 

 纪录片,要聚焦文化传承、社会现实、自然生态、科创科普,推出《大河上下》《滚滚长江》《梦想苍穹》等重点作品。

 

 动画片,要聚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美学精神,打造《中国画》《中国奇谭2》等重点作品。

 

 文艺节目,要聚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大美中国、提高文明素养、促进文旅融合,打造《熊猫国家公园》《登场了!大运河》《大地上的中国》等重点节目。

 

 网络微短剧,要加强调研摸排,坚持繁荣与监管并重、提正与减负并重,完善重点微短剧、普通微短剧和其他微短剧内容审核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推动创作向主流化、高品质、多元化发展。

 

 今年重点抓好文化传承、乡村振兴、都市生活等题材的策划、创作和传播,努力推出高品质作品。

 

 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增强抓精品创作的主动性,努力形成精品迭出的局面。

 

 二是“抓作品”和“抓环境”相结合,营造良好创作生产生态。

 

 要优化创作生态,针对全链条各环节深入开展调研,统筹大屏小屏、打通网上网下,体系化推进创作生态建设,从主体培育、创作规划、分类管理、扶持激励、市场规范等方面建立机制、完善政策,激发各类主体投资积极性,激发各方面从业者创新创造活力,为精品创作营造良好环境。

 

 要重视抓好“一剧之本”,以“好本”打造“好剧”。要优化管理政策,调整优化备案、立项、审核审查、播出调控等工作措施,提升内容审核效率,同时运用月度季度例会等方式,加强沟通和政策宣贯。

 

 要完善评优评奖机制,做好第2届播音主持“金声奖”的颁奖和第34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8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的评选颁奖工作。要凝聚引导文艺工作者,以青年文艺工作者等为重点,组织教育培训、研讨交流、基层采风活动。举办各类创作座谈会,加强与创作人员沟通交流。强化专家库制度机制建设,发挥专家对精品创作的支撑作用。

 

 三是“抓增量”和“抓存量”相结合,丰富电视大屏内容播出。

 

 进一步优化政策,既鼓励新的优秀作品在大屏播出,又充分挖掘脍炙人口的优秀经典作品资源,为观众提供优质丰富的内容。要完善内容联制、联购、联播机制。要办好“重温经典”专区和频道。今年开办“重温经典”频道,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把那些中国人应看爱看的、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奉献给观众,在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做优做强新媒体。

 

 要一手抓广电主流媒体,一手抓网络视听,塑造业务清晰、协同发展的新媒体发展新格局。

 

 一是加大力度推进广电新媒体建设、打造新型广电主流媒体。

 

 一要建强广电新媒体平台。加强规划,明确各级广电媒体的定位和融合发展重点。支持中央广电总台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航母”和“旗舰”,推进全媒体全球化传播;加强省级新媒体平台建设,鼓励集聚省内频道频率等资源,支持有实力的省份做大做强自有平台;支持市县广电媒体立足本地做好新闻和综合信息服务。鼓励跨地区联合建设区域性平台。

 

 二要深化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建设。坚持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协作共享、发展赋能平台的定位,把地方资源和全国平台对接联合好,做到有平台、有内容、有机制,推动联盟品牌化运营。

 

 三要提高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内容制作播出能力。构建适应全媒体内容制播需要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面向大屏小屏、户内户外,巩固视听核心业务,延伸拓展多元业务。

 

 四要积极拓展新阵地。面向公共电子屏和车载屏开展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扩大主流声音传播范围。

 

 二是促进网络视听繁荣发展。

 

 按照“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一要优化准入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网络视听节目服务。二要支持创新发展,支持网络视听平台参与重大主题宣传、精品创作和国际传播等重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网络视听平台上市融资,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三要优化管理服务,加强与商业平台的沟通对接,用好网络视听宣传例会等机制,做好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营造审慎包容、鼓励创新、公平竞争的良性发展环境。

 

 三是加强全媒体传播。

 

 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在重要节点推出或遴选优质内容,通过传统广播电视、广电新媒体和商业网络视听平台等全媒体方式播发。今年元旦春节,我们对中央广电总台和各省台播出的电视剧、综艺节目等优质内容开展一体化宣推,进行全媒体展示,让全国人民更好地选择“广电新年大餐”。要加强区域联合,鼓励若干地区通过联合制作、联合播发的方式,增强内容传播力、影响力。省内要加强统筹,立足实际,统筹各类资源和渠道,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4、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科技创新始终是广电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以科技创新全面赋能和引领行业转型发展。

 

 一是加快高清和超高清电视发展。

 

 高清方面,要全面加快端到端全链条普及。全国地级以上电视台和80%的县级台今年争取实现高清化。加快关停全国地级以上电视台的同播标清频道,年内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省广电局要全面调研、摸清底数,积极协调推动台网,成熟一个关停一个。

 

 超高清方面,要启动端到端全链条优化升级工作。超高清是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并对扩大内需、促进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总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加快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并开展超高清端到端试点,带动全国加快超高清发展。

 

 我们要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打通内容、频道、平台、网络、终端等各环节堵点。加快超高清终端更换升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振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我们要以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问题、丰富内容供给、全面高清化、加快推动超高清发展等为契机,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同,推动机顶盒和电视机以旧换新。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发展高清超高清电视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是加强新型广电网络建设。

 

 研究制定指导意见,统筹有线、无线、卫星等广播电视网和IPTV等方式,优化传输布局,提升协同效应,加快建设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安全可靠的新型广电网络。

 

 今年的一项重点任务是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5G一体化发展,要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要在发展中加快整合,深化“一省一网”“全国一网”一体化发展。当前正在推进的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丰富内容供给、高清超高清化等工作,以及发展广电5G等,都为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各地要高度重视,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宣传部支持,加快整合工作。二要构建差异化特色业务体系。突出视听特色,用好用足广播电视内容资源,开展跨屏、跨网、跨终端的综合传播服务。要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专网,面向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各级各类机构拓展专网接入、数据存储、内容分发等服务。三要加强基础网络建设,提升业务承载能力。加快升级改造有线电视网络,建设高品质广电5G网络,加强广电互联网骨干网建设。四要优化提升用户服务。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客户服务标准体系,以优质服务促发展。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对全领域全链条的支撑作用。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两大业务,广播电视网、IPTV、互联网电视和互联网四个层次,都需要科技赋能。要推动新技术在制作、播出、传输、覆盖、服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应用,实现整体提升。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推动超高清发展等为着力点,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体系,加强超高清、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发和应用。要全方位改造提升传统广播电视。促进制作升级,完善制播体系,推动业务创新,开展智慧运维、智慧监管。要积极发展新业态新应用。推进“未来电视”试点项目和虚拟现实制作实验区建设。推动做大做强优质高新视听等产业基地(园区),谋划实施优质视听产业项目,完善产业政策,推动大视听产业发展。

 

 5、以深化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工作为牵引,全面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要坚持系统观念,突出问题导向,完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监管手段、体制机制,以有力有效的管理促进和保障发展。

 

 一是深化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

 

 这是影响全行业发展的具有牵引性带动性的系统工程,要作为长期任务抓实抓好。今年要在全面实现第一阶段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一要全面推进第二、三阶段的整治工作。上半年,要完成简化减少遥控器、规范运营和收费、优化强化互联网电视播控管理等工作,要全面开展酒店电视操作复杂专项治理。下半年,要实现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要健全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三个体系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要完善标准规范和法规政策。出台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页面管理、收费管理和运营管理规范。修订一系列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包括《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有线广播电视运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等。

 

 三要完善技术手段和体制机制。落实总局行业监管责任、省局属地管理责任、各类平台主体责任,建立对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的监测监管机制和技术核查手段,确保问题不反弹。我们要继续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通过治理规范管理、加快发展。

 

 二是构建综合治理体系。

 

 要建立健全综合监测监管体系。加快推进两大业务、四个层次的监测监管能力提升,推进中央和地方监测监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要加强法治建设,有步骤、分层次加快立法进程,今年大力推动《广播电视法》立法工作,修订《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和一批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行业法律法规体系。

 

 三是治理各类行业乱象。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要巩固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成果,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行业生态。要规范商业广告播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决整治广告播出违规问题。要加强网络视听突出问题治理,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管主体与管业务相结合,净化网络视听空间,规范网络视听传播秩序。

 

 6、积极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广电生产力。

 

 要适应新形势,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一是深化广播电视台改革。

 

 要加快精简精办频道频率。下大力气精简淘汰一批受众少、影响力弱、没有发展前景的频道频率。要深入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选择部分省级台和省会台进行试点,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频道频率资源整合、精简精办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总的是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各级广播电视台要突出特色强台,科学评估自身资源,办好主频道主频率,有条件的办好特色频道频率。同时,要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创新运行机制、经营模式、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各地要加大力度,突破一些条条框框,树立锐意创新、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激发创新活力。

 

 二是推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加快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真正为民惠民便民。要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统筹好有线、无线、卫星服务,尤其各地要积极推动将有线电视基本收视服务也纳入本地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要抓好“十四五”惠民工程实施,中央已提前下达2024年转移支付资金27.92亿元,各地要加强建管用一体化管理,确保工程能用、好用、长期用。要推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有线电视收视服务,特别是已有的政策,要力争保持延续,不能出现“文化返贫”。要加快直播卫星高清化,推动更多省级卫视高清节目上星传输和地市级高清电视节目定向覆盖,加快推进高清终端推广普及。深入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提升智慧广电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强化各层级各区域协同。

 

 要加强行业内容资源、传播资源、技术资源、数据资源等各类资源整合聚合。鼓励开展跨区域、跨层级的资源整合聚合。推动省、市、县级广电媒体云平台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引导制作、审核、传播资源协同共享,提高整体效能。各地局、台、网之间要强化协同,建立局台网沟通工作机制,加强台网合作,让台的内容优势、网的传播优势更紧密协同,形成发展合力。

 

 四是优化展会论坛和节庆活动。

 

 要集中力量打造若干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7、体系化推进安全保障。

 

 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是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统筹推进内容、传输、播出、网络、数据、设施等各类安全,构建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体系化推进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工作。要坚持重在日常,加强重要时政节目的安全播出管理,完善全国安全播出保障工作例会、安全播出事故全流程闭环管理等机制,提升工作精细化水平。各级安全播出责任单位要强化底线思维,提前安排部署,精心做好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国“两会”等安全播出保障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二是加快建设全国应急广播体系。

 

 这是今年的一项重点任务,核心是让应急广播更好发挥作用。要推进体系化建设,统筹已有广播电视体系和新建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总局推动加快构建“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综合覆盖、安全可靠、精准高效”的应急广播体系。力争到今年底,建成国家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要加强协同对接,横向上加强与应急、气象、地震、水利等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纵向上打通中央与地方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应急广播平台要加快与当地应急信息部门、与上下级应急广播平台实现业务对接。要加强应用,在地震、雨雪、洪涝等各类自然灾害以及各类突发事件中,应急广播要有效发挥作用。完善多渠道播发、多终端接收机制,完善应急播发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刻用得上。

 

 三是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当前广电工作面临很多风险挑战,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注重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出台政策要充分评估论证。要健全广电行业舆情应对协同机制,确保我们的工作平稳有序。

 

 8、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守正创新、积极作为,增强国际传播针对性、实效性和感召力。

 

 一是服务外交大局。

 

 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结合、融入国际传播全领域各方面。配合重大外交活动,举办高质量配套活动。办好第六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视听中国”全球播映活动。

 

 二是加强战略布局。

 

 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突出重点方向,针对性开展政策、内容、人员、产业等交流合作。发挥区位优势,支持各地打造特色交流项目和传播品牌。加强整合聚合,统筹各地广电局台、国际传播中心以及各类社会民间主体,构建中央和地方、网上和网下、内宣和外宣协同联动的传播机制。

 

 三是提高传播实效。

 

 做强内容,发挥国际传播重点工程引领作用,加强中外合拍,创作和汇集更多在国际上叫好叫座的视听精品。拓展渠道,提高营销推广、市场开拓能力。优化新媒体传播矩阵,重视微短剧“出海”,以高水平作品巩固海外市场地位。加强传播效果评估,健全完善绩效评估标准体系,做好重大活动、重点项目评估评价。

 

2024年2月23日 11:15
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